•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 2010, Vol. 28 ›› Issue (6): 887-893.

•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上一篇    下一篇

知识工作的结构性特征对生产率的作用研究

杨丹

  

  1.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10-06-15 发布日期:2010-06-15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10-06-15 Published:2010-06-15

摘要: 在对知识工作的结构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知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生产率关系模型,指出对于知识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过程并不必然导致最优生产率,知识工作生产率随着其程序化、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工作,由于其创新性要求以及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不同,最优生产率对应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程度也有所不同,知识含量越低的岗位,其最优生产率对应的程序化、规范化程度越高; 知识含量越高的岗位,其最优生产率对应的程序化、规范化程度越低。掌握知识工作的结构性特征规律,努力实现知识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挖掘知识工作中的创新行为。该模型的建立为企业对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选取提供了借鉴,为知识工作生产率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研究视角。

关键词: 知识工作, 生产率, 结构化特征, 知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