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辉 胡奕璇 曾雄. 美国人工智能政策的多维度分析及其启示[J]. 科学学研究, 2025, 43(6): 1160-1169. |
[2] |
张锦程 张辉 李瑞. 前沿技术研发如何平衡国家战略与原创探索———以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所为例[J]. 科学学研究, 2025, 43(1): 26-37. |
[3] |
李柏洲 李宜函 曾经纬 汪厚俊. 企业如何跨越数字创新中的非连续性鸿沟? ———基于博世(中国)的案例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4, 42(6): 1334-1344. |
[4] |
刘道学 王家芳 周咏琪 刘峰秀. 数字化、创新创业与无差别城乡:湖州案例[J]. 科学学研究, 2024, 42(5): 1064-1075. |
[5] |
林晶珂 贾鹤鹏. AIGC 如何形塑“智能沟”:生成机理与弥合路径[J]. 科学学研究, 2024, 42(10): 2017-2027. |
[6] |
王华 杨曦 赵婷微 纪亚琨. 基于扎根理论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以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为例[J]. 科学学研究, 2023, 41(1): 143-155. |
[7] |
刘涛雄 潘资兴 刘骏. 机器人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职业替代的视角[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3): 443-453. |
[8] |
余维臻 斯晓夫 严雨姗. 中国情境下新创企业如何实现颠覆性创新? [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12): 2294-2304. |
[9] |
张宁宁 温珂.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初探[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1): 139-149. |
[10] |
孙玉涛 刘凤朝 曹聪.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逻辑:一个制度理论的框架[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1): 12-21. |
[11] |
柳卸林 王倩. 面向核心价值主张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J]. 科学学研究, 2021, 39(6): 962-964. |
[12] |
王晟锴 李春发 孙雷霆 陶建强. 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逆向创新的动因与启示[J]. 科学学研究, 2020, 38(12): 2282-2292. |
[13] |
杨斌 肖尤丹. 国家科研机构硬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12): 2149-2156. |
[14] |
陈劲 曲冠楠 王璐瑶. 有意义的创新:源起、内涵辨析与启示[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11): 2054-2063. |
[15] |
苏敬勤 刘畅. 政府驱动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关系[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11): 1979-1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