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芳 徐曼迟 谢其军 苏竣. 技术积累、政策协同与技术融合[J]. 科学学研究, 2025, 43(4): 810-822. |
[2] |
赖秀萍 聂力兵 周青 陈文冲. 关键核心技术对产业链衍生技术创新的影响[J]. 科学学研究, 2024, 42(12): 2642-2655. |
[3] |
刘慧慧 张树良. 面向开放创新的基础研究评估新模式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8): 1495-1504. |
[4] |
席建成 王陆舰. 文化异质性影响制造业出口的机制及效应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1, 39(7): 1208-1218. |
[5] |
王旭 褚旭. 中国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与融资契约选择[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2): 351-361. |
[6] |
王娟茹 张渝.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意愿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2): 352-360. |
[7] |
王锋正 陈方圆. 董事会治理、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2): 361-369. |
[8] |
赵雷 柴国荣 宗胜亮. 企业与创客空间创新合作网络发展演进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7, 35(2): 302-309. |
[9] |
王建华. 地理距离、法律制度临近与国际知识扩散模式[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7): 1069-1080. |
[10] |
刘玉仙 武夷山. 关于引文本质的思考[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12): 1779-1786. |
[11] |
桂黄宝. 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出效应分析:扩散还是回波?——基于FEDER模型的空间计量检验[J]. , 2014, 32(4): 536-544. |
[12] |
黄玮强 姚爽 庄新田. 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创新扩散多智能体仿真研究 [J]. , 2013, (2): 310-320. |
[13] |
胡平 陆燕萍 焦阳. 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业集群内企业与机构间的知识扩散研究[J]. , 2013, (2): 250-257. |
[14] |
陈钰芬 叶伟巍. 内部R&D和外部知识搜寻的交互关系:STI和DUI产业的创新战略分析[J]. , 2013, (2): 266-275. |
[15] |
胡允银 陈琼娣. 绿色技术平台项目:美国阿波罗计划的引擎 [J]. , 2012, 30(8): 1165-1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