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杨理理 曾立. 融通创新的出场、内涵与外延[J]. 科学学研究, 2025, 43(6): 1180-1189. |
[2] |
杨雅雯 郭本海 王丹丹.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路径优化[J]. 科学学研究, 2023, 41(2): 369-384. |
[3] |
孟庆时 余江.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升级测度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1, 39(8): 1407-1417. |
[4] |
周怀康 葛淳棉 王砚羽 姜军辉. 校友关系网络对科技人员创新产出的影响———基于知识转移视角[J]. , 2021, 39(3): 0-0. |
[5] |
池仁勇 梅小苗 阮鸿鹏. 智能制造与中小企业组织变革如何匹配[J]. 科学学研究, 2020, 38(7): 1244-1250. |
[6] |
李梓涵昕 朱桂龙. 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差异性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2): 320-328. |
[7] |
张庆芝 杨雅程 赵天翊 雷家骕. 科学家参与、知识转移与基于科学的企业持续创新[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11): 2082-2091. |
[8] |
曹兴 马慧. 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及仿真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1): 165-174. |
[9] |
王向阳 齐莹 郗玉娟. 技术兼容性、惯例兼容性与跨国并购知识转移[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11): 2030-2037. |
[10] |
郑烨 吴建南 张攀. 简政放权、企业活力与企业创新绩效[J]. 科学学研究, 2017, 35(11): 1737-1749. |
[11] |
汤临佳 Hanqing “Chevy” Fang 程聪. 民营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投资的多元目标管理——“循序渐进”抑或“双管齐下”[J]. 科学学研究, 2017, 35(10): 1518-1526. |
[12] |
刘洋 应瑛. 不对称国际研发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机制[J]. 科学学研究, 2016, (8): 1195-1202. |
[13] |
党兴华 成泷 魏龙. 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对子群极化的影响研究──基于网络嵌入性视角[J]. 科学学研究, 2016, (5): 781-792. |
[14] |
刘伟 邸支艳. 关系质量、知识缄默性与IT外包知识转移——基于接包方视角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6, (12): 1865-1874. |
[15] |
周密 赵文红 宋红媛. 基于知识特性的知识距离对知识转移影响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7): 1059-1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