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汤超颖 徐家冰 毛适博. 两类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差异性的模糊组态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24, 42(8): 1656-1665. |
[2] |
骆严 焦洪涛. “技术路线决定权”作为政策法规范畴的演进[J]. 科学学研究, 2024, 42(5): 991-999. |
[3] |
王海燕 徐君言 李玲娟. 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现状与统计口径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3, 41(10): 1812-1821. |
[4] |
牛惠敏 房超. 比较视阈下政府 - 科研机构 - 企业关系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3, 41(10): 1833-1843. |
[5] |
武晨箫 李正风. 政府支持科学的制度探索———NSF 与NSFC 创立的比较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2): 193-202. |
[6] |
李研. “框架化”———观察欧盟科技政策的一个重要视角[J]. 科学学研究, 2021, 39(9): 1604-1612. |
[7] |
吴菲菲 李一苇 苗红 黄鲁成. 中国重点技术领域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效率评估[J]. 科学学研究, 2021, 39(12): 2160-2169. |
[8] |
迟培娟 宋秀芳 冷伏海. 美国科技政策科学研究计划的成果及影响力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21, 39(1): 73-82. |
[9] |
任静静 赵兰香. 合作性学术研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5): 795-802. |
[10] |
封颖. 科技小系统与国家大系统的政策差异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9): 1557-1564. |
[11] |
李强 郑海军 李晓轩. 科技政策研究评价方法评析[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2): 221-227. |
[12] |
苏竣 眭纪刚.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12): 2132-2135. |
[13] |
陈凯华 张艺 穆荣平. 科技领域基础研究能力的国际比较研究——以储能领域为例[J]. 科学学研究, 2017, 35(1): 34-44. |
[14] |
张艺 陈凯华 朱桂龙. 中国科学院产学研合作网络特征与影响[J]. 科学学研究, 2016, 34(3): 404-417. |
[15] |
陈劲,汪欢吉. 国内高校基础研究的原始性创新:多案例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4): 490-4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