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旨在系统性地探究中国区域科创走廊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多维影响,尤其聚焦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所具有的“双重性质”。通过运用空间面板模型(SDM-DID)对2010年至2021年涵盖三大科创走廊(即G60科创走廊、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京津冀科创走廊)及其周边共计7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本研究揭示了科创走廊在促进核心城市经济增长方面的显著效应。然而,该政策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抑制性。这一“双重性质”主要源于集聚效应的不对称性:在走廊内部,资本、人才与技术的三重集聚效应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对而言,在周边城市,这些集聚效应转化为技术的“虹吸效应”,导致资本和人才的流失,进而抑制了其经济增长。时空异质性分析表明,区域科创走廊成立后的第三年开始,对走廊内城市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对其周边城市的经济增长存在波动的抑制作用。科创走廊在周边350km范围内形成了”集聚阴影区”,超过阴影区后的一定范围,科创走廊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研究强调,在推动科创走廊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加细致地考虑其对周边地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实现更为均衡和可持续的地区发展。本文不仅为理解科创走廊政策的复杂性和多维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还为政府在科创走廊的规划与决策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