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科学资本对我国15岁学生STEM职业期望的影响研究
  • 杜欣 赵文龙 王晶莹
  • 2018 Vol. 36 (11): 1928-1937.
  • 摘要 ( )
  • 通过分析PISA2015数据所收集的15岁学生样本,本文试图从科学资本的视角探究不同经济社会文化地位(ESCS)的学生 STEM 职业期望产生的因果机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科学资本的传递是不同经济社会文化地位(ESCS)学生产生 STEM 职业期望分化的重要路径。其中,优势地位学生的表现较为明显,科学资本对STEM职业期望发挥着中介作用;而科学资本对中间和较低经济社会文化地位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本文所关注的科学资本两个重要维度—内生的先赋性科学资本以及外生的结构性科学资本都有效的揭示了我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15岁学生STEM职业期望的形成过程。
  • “睡美人”文献的重要特征、预测线索与政策启示
  • 杜建 武夷山
  • 2018 Vol. 36 (11): 1938-1945.
  • 摘要 ( )
  • 睡美人文献研究对于图书馆界文献战略保藏、科技界早期识别变革性研究与缩短重大科学发现的认可时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揭示了睡美人文献具有多出自跨学科研究和综合性期刊、多具有潜在技术与应用属性、多为高质量研究三大特征。初步凝练出预测睡美人文献的若干关键线索:一是识别变革性研究并追踪其技术转化应用状况,包括监测作者是否持续开展该主题的研究,是否从理论研究拓展到实践研究,实践中是否成功等;论文发表之后是否有专利授权,论文是否被专利引用等。二是笔者提出的一个用于识别非高被引论文中睡美人文献的无参数指标——Bcp指数,能够识别出那些正处于“沉睡-唤醒”萌芽期的论文,特别是长期沉睡后初现被引突增苗头,且总被引次数尚未成规模的论文。基于睡美人文献重要特征与预测线索的分析,从加强变革性研究、识别研究前沿和改善学术评价三个方面讨论了睡美人文献研究的政策启示。
  • 知识融合转化集成多元认知的协同创新机制
  • 姜永常
  • 2018 Vol. 36 (11): 1946-1951.
  • 摘要 ( )
  • 知识融合转化是认知主体解决复杂问题中基于多元认知策略进行复杂性思维的实践活动。为了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复杂问题的圆满解决,知识融合转化应根据其内涵、特性及对多方协同创新的需求,遵循“非机器”隐喻认知的基本特征,采取以“系统”思维为基础、以“生命”隐喻为基本形式、以“生态”隐喻为基本保障的多元集成认知策略;在方法论层面,也要选择以整体论方法为指导、以新还原认知方法为具体手段、以网络认知方法为深化方式的多元集成认知方法。针对“机器”隐喻认知所形成的简单性思维,基于情理融通器官和知行互动器官综合集成而形成的多元认知方法,能使认知主体在复杂思维中同时自我实现知识向上与向下的因果作用和融合转化,最终确保复杂问题得到协同创新解决。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金砖国家间科研合作及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影响
  • 马志云 刘云
  • 2018 Vol. 36 (11): 1952-1962.
  • 摘要 ( )
  • 金砖合作承前启后,开启了第二个“金色十年”。过去,金砖国家在经济、能源、人文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未来,在科技创新浪潮的驱使下,科学技术合作必将成为金砖合作的新亮点。以代表技术的专利申请和代表科学的科技论文发表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基于WOS数据库,检索下载了近十年内金砖国家间科研合作论文,对其合作特征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参与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金砖国家间科研合作已完成了双边向多边合作的转变;各国就各自关切的重大议题进行了广泛合作;科研合作影响力不断提升,且科研相对影响力与反应社会关切问题息息相关;这些热点问题由各国一流大学和顶级研究机构主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参与金砖国家合作,在整个合作网络中各国不受自我为中心的节点影响。文章最后从金砖国家合作优势、平衡合作、机制建设和一带一路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 区域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动态综合评价
  • 张玉喜 张倩
  • 2018 Vol. 36 (11): 1963-1974.
  • 摘要 ( )
  • 本文基于生态学理论,将“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划分为群落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两个部分,分析了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并依此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2009—2015年我国28个省的统计数据,基于速度特征视角,运用突变级数法和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区域科技金融生态系统进行静态和动态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东部经济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发展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绝大多数省份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但各区域动态发展趋势具有较大差异;中部经济区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发展水平及稳定性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动态评价结果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西部经济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较低,但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和动态增长趋势。
  • 国际战略联盟中的技术互补与合法性效应
  • 张化尧 薛珂 吴梦园 陈晓玲 方学礼
  • 2018 Vol. 36 (11): 1975-1985.
  • 摘要 ( )
  • 在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主体的今天,在国外市场上的合法性问题已经成为巨大管理挑战,对技术影响因素的关注严重不足,将严重影响合法性的有效获取。本研究从浙江民营企业走入国际市场的跨国联盟中,选出符合条件的25个案例为基础进行分析,探索技术因素对联盟环境下合法性获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联盟属性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合法性作用途径,不同的合法性作用途径将产生不同的合法性获取效果,技术因素在其中起到重要影响。本研究将对合法性理论及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中的合法性获取有指导意义。
  • 跨区域技术转移效率前因组态研究
  • 吕荣杰 张冰冰 张义明
  • 2018 Vol. 36 (11): 1986-1994.
  • 摘要 ( )
  •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已有文献梳理,从技术受方和技术双方视角构建了影响跨区域技术转移效率的前因理论模型;以2013-2015年北京技术输出到国内其他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多重前因条件的内在相互作用,以及多前因组态对北京跨区域技术转移效率的系统性影响。研究发现有四种组态能驱动高转移效率:一是以强市场规模为核心;二是以远地理距离和创新环境为核心,以制度邻近和强吸收能力作为辅助条件存在;三是以弱吸收能力和制度邻近为核心、高产业集聚作为辅助条件存在;四是以低市场需求和地理邻近为核心,制度邻近作为辅助条件存在。另外有三种组态导致低转移效率:一是所有驱动力均缺失的情景;二是高产业集聚和市场规模缺失是导致低转移效率关键原因;三是远地理距离和低产业集聚是导致低转移效率的关键原因。研究为揭示北京跨区域技术转移机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 探索中试有效运行过程与驱动要素------以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为例
  • 林筠 王琪 张敏 张茹鑫
  • 2018 Vol. 36 (11): 1995-2003.
  • 摘要 ( )
  • 中试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但很少文献阐述企业中试运行的协作组织与管理。从探索性单案例“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中试运行管理的质性研究入手,基于现象捕捉、描述、文本化以及概念化中试运行涉及的主要因素,发现内外部创新网络与中试有效性有重要关联。经过理论推演提出内外部创新网络影响中试有效性的研究假设,设计调查量表在该企业进行大样本调查,验证结果表明内部创新网络的信任与外部创新网络的关系强度均对中试有效性有积极的影响,外部创新网络的作用更强,且二者交互共存对企业中试运行更有效。为中试有效运行实现机制中各要素的获取、利用、组合提供实践证据,有助于中试管理的过程、系统和结构进一步明朗化。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人工智能对企业管理理论的冲击及应对
  • 高山行 刘嘉慧
  • 2018 Vol. 36 (11): 2004-2010.
  • 摘要 ( )
  • 人工智能对于产业变革的影响使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发生着转变,并对诞生于工业时代的传统管理理论产生冲击。论文讨论了人工智能对企业管理实践与理论造成的影响,包括:人的“透明化”和人工智能的“员工化”,科层式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精准化绩效评估以及对员工和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引发绩效管理流程的更新,以及行业竞争基础的变化促使企业重新思考价值主张等方面。论文提出要针对人工智能特点、借用其他学科理论以及结合管理实践,完善和变革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管理理论的建议。
  • 学术商业化绩效分析------以中国重点大学为例
  • 孙林波 陈劲
  • 2018 Vol. 36 (11): 2011-2018.
  • 摘要 ( )
  • 大部分学者过去对中国大学学术商业化的研究仅限于科技成果运用,对于大学本身如何参与学术商业化全面性的活动(如专利活动、产学合作、技术转移、新创孵化等)以及商业化整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甚少。应用二阶段关联性网络数据包络分析衡量大学学术商业化的创新效率及商业化效率,第二阶段运用拔靴法校正效率值偏误后建立「截尾回归模型」,打开学术商业化过程的黑箱子找出影响绩效的关键因子。实证研究来自中国64所教育部直属与985项目大学2009年至2013年期间学术商业化活动。结果显示,制度结构、组织支援、区域创新环境对大学学术商业化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经验与合作策略则未对大学学术商业化绩效产生影响。最后,通过深度的实证分析,对促进提升大学商业化绩效提出策略和政策的建议。
  • 技术兼容性、惯例兼容性与跨国并购知识转移
  • 王向阳 齐莹 郗玉娟
  • 2018 Vol. 36 (11): 2030-2037.
  • 摘要 ( )
  • 摘要:组织之间的兼容性成为影响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技术兼容性和惯例兼容性是组织兼容性的重要构成要素。技术兼容性体现为并购双方知识的相似程度,而惯例兼容性表现为并购双方行为惯例的相似性。技术兼容性和惯例兼容性都是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促进因素。因此,本文将技术兼容性、惯例兼容性和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绩效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构建了概念模型,并运用SPSS 22.0和LISREL8.70软件对获取182份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兼容性和惯例兼容性分别对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技术兼容性和惯例兼容性的交互作用也能显著促进跨国并购知识转移。
  • 中国农民创业者的创业学习行为探析
  • 张敬伟 裴雪婷
  • 2018 Vol. 36 (11): 2046-2054.
  • 摘要 ( )
  • 鉴于部分农民创业者在知识匮乏、认知缺陷和经验不足等困境中实现创业成功,通过创业学习视角,综合运用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两种方法,分别定性和定量地分析CCTV《致富经》栏目报道的136个农民创业故事,以期透视中国农民创业者的创业学习行为规律。最终提炼出农民创业者的两类(包括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六种(包括试验学习、试错学习、即兴学习、观察/调查学习、替代学习和外部建议学习)创业学习方式,及其不同的应用特征。证据表明,农民创业者的直接学习总体多于间接学习,直接学习中的观察/调查学习、即兴学习以及间接学习中的外部建议学习最为普遍;此外,不同创业环节中使用的创业学习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创业学习更多地发生在创业过程的生产环节。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中国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
  • 邵汉华 周磊 刘耀彬
  • 2018 Vol. 36 (11): 2055-2069.
  • 摘要 ( )
  • 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创新过程分为研发创新、经济转化两个阶段。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2001—2015年我国30个省市的两阶段的创新发展效率,并将其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综合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子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①两阶段区域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性均逐步增强,但研发创新阶段的网络稳定性趋于下降,而经济转化阶段的网络稳定性趋于上升;②创新发展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分布,东部以及内陆部分省份处于网络的核心地位;③创新发展空间关联网络可划分为双向溢出、经纪人、净溢出和净受益四个板块,区域创新发展的动能传递具有明显梯度特征;④地区间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地理位置的邻接有助于增强两阶段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性;人力资本水平的地区差异仅对经济转化阶段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性呈现显著影响。本研究为跨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政策参考。
  • “产-学”知识生产网络与区域创新
  • 杨淳 肖广岭
  • 2018 Vol. 36 (11): 2070-2077.
  • 摘要 ( )
  • 基于2010-2015年中国企业与大学在科学知识生产方面的跨区域论文合作数据,本文以地级行政单位为分析单元在构建中国跨区域“产-学”科学合作网络的基础上,探究了“产-学”知识生产网络结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在实证分析中,本文运用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为了确认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亲近中心性和集聚特征越明显,相应区域的创新绩效越突出;而结构洞与城市中心度对区域创新的作用不明显。此外,区域创新网络结构对区域绩效的影响因区域经济、社会与制度发展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最后,本文对研究结果的相应政策意涵进行了讨论。
  • 双元创新、知识场活性与知识产权能力的路径分析
  • 甘静娴 戚湧
  • 2018 Vol. 36 (11): 2078-2091.
  • 摘要 ( )
  • 本研究从企业的双元创新模式选择出发,探究双元创新行为在知识场活性的中介作用下对于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构建的影响。同时基于不同领导人调节焦点对于双元创新行为的选择偏好,探究其对双元创新与知识产权能力构建的调节作用。对378家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企业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对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具有倒U型影响,且均对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但探索式创新对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具有负面影响而开发式创新为正面影响。知识场活跃度和开放度在探索式创新与知识产权能力及开发式创新与知识产权能力的路径中均起到中介作用,但作用的方式不同。促进型调节焦点对探索式创新与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对探索式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能力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防御型调节焦点在开发式创新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管理能力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开发式创新与知识产权运用能力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 国际接口、资源体系与技术创新共演过程研究
  • 徐雨森 郑稣鹏 李金茹
  • 2018 Vol. 36 (11): 2092-2102.
  • 摘要 ( )
  • 选取海尔集团作为主案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TCL公司作为辅案例展开纵向案例研究,分析了国际接口、资源体系及技术创新战略在后发企业国际化三个阶段的演化进程,得到以下研究发现:一是归纳了国际接口、资源体系与技术创新战略在国际化三个阶段的渐次演化规律,即国际接口从“内向引入”为主要特征向“全球配置”为主要特征演变;资源体系从“产业配套资源主导”为主要特征向“行业声誉资源主导”为主要特征演变;技术创新战略从“外来技术本土化”研发、“外向技术学习”为主要特征向“全球化研发”、“全球战略性学习”为主要特征演变。二是依次分析了三者在各个阶段的静态适配以及动态协同演化关系,提出三者间“链式旋进”的共演模型。

简讯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科研团队双元领导与创新绩效
  • 闫佳祺 罗瑾琏
  • 2018 Vol. 36 (11): 2103-2112.
  • 摘要 ( )
  • 摘要:双元领导是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兴热点研究命题,其在科研团队背景下的适用性和作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构建了“一松一紧”双元领导不同强度的组合构型,即“高-高”、“低-低”,“高-低”和“低-高”,并探讨其与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松式领导和紧式领导强度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激发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在二者一致性程度较高时,“高-高”组合对于隐性知识共享的正向作用要比“低-低”组合更强;第二,隐性知识共享在“一松一紧”双元领导组合构型和团队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第三,团队规模调节“一松一紧”双元领导组合构型和团队隐性知识共享间的关系,高团队规模强化了双元领导组合构型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正向作用。